temple run2攻略你確定會玩temple run2

TIPS1——降低速度。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同樣適用于第一代),越往後跑,楊坤也會越跑越快,(別問我為什麼叫楊坤,你看看2裡面的小人,不像32郎麼。= =)一般人的反應速度到幾百萬的時候已經不可能反應過來了,那麼幾千萬的大神,是如何反應過來的呢?既然增加不了我們的反應速度,那麼只有一個辦法,降低楊坤的速度。說到這點上,相信已經有人能明白過來了吧,我們通過人為地撞牆、被非致命障礙物絆倒等方法,刻意的引出怪獸,遊戲速度也就隨之降低,反應時間也就更充分,不要嫌麻煩,這個過程會伴隨你整個遊戲進程。 下面通過圖片具體談談這個方法與使用技巧。

1.人為撞牆。這個方法簡單,如上圖,在確定前方無障礙物的情況下,滑動手指撞擊牆壁,怪物出現,速度也會隨之減慢,等怪物消退後,重複操作。

但是注意,無論被哪種方式絆倒後均有一定的“無反應時期”,就是說在前方有障礙物的情況下,不能使用該種方法(下面2,3方法同理)。例如下圖,在人為撞牆之後,立即點擊跳躍是沒有反應的,只能眼睜睜的掉下去。

2.不躲閃,被絆倒。如下圖,在前方確認無障礙的情況下,被房檐絆倒,速度也會減慢,最為簡便,但是隨機出現。

3提前轉彎。這種方法是最為推薦的。在彎道處,提前轉彎,會撞擊牆壁,同時在稍後會自動轉彎,無需再次點擊。如下圖,向左轉彎,會撞牆,怪物出現,速度減慢,同時在跑到彎道處時,系統會自動左轉,不用再操作。但是提前轉彎不能太提前,否則系統會判定為上述第一種情況。

TIPS2——延長生命 即 使降低速度,但總有過錯,這個時候就要求救了。第一代,通過翅膀求救(在商店購買,500一個,一次性購買幾百個,在後期時使用,有時間限制,消失後,雙 擊螢幕再次使用即可。)第二代,則是通過寶石求救。所以在跑動時儘量多吃寶石。關於這一點,只有一條建議,適當時候使用,因為前期寶石獲得非常困難,比較 珍貴,所以你只跑了幾萬分就掛掉了,就重來吧,省點寶石,當你能力達到幾千萬水品時在一次性使用,刷分吧。

TIPS3——升級屬性。因為前期,金幣有限,所以我們的目標應該多掙金幣,而非刷分。所以如下圖順序推薦升級屬性。

TIPS4——能力選擇。第二代,不同于第一代,對能量增滿後可以選擇不同的能力,別告訴我你沒發現這點,下圖黑色圈住部分。

吃 到金幣後能量槽會增加,增滿後成螢光綠狀態,這個時候按兩下螢幕任何位置就能使用特殊能力。能力會有多種選擇,小編最為推薦如圖所示的吸收金幣的能力。如下 圖黑色圈內,獲得條件貌似是達到多少級,反正挺簡單的,完成成就就能獲得經驗升級,當然他的成就是英文描述的,要是看不懂請自行谷歌。(例如250米內不 獲得任何金幣,一次性跑夠1000m/獲得5000金幣等等。)

好,獲得金幣吸收技能之後,我們來談談最終要的使用技巧。能量槽滿了之後,按兩下螢幕使用,這個時候會自動吸收金幣,但是,能量槽仍然是綠色閃爍的狀態,如下圖,這個時候吸收金幣不會再增加能量,等他消耗殆盡之後,才會重複。

重點來了,能量槽滿格後,在使用技能之後,儘快,注意一定儘快使用TIPS1介紹的方法, 降低速度的同時,能量槽也會清空,但是,吸收金幣的能力還在,又可以繼續增加能量槽了。如下圖,在能量槽達到滿格狀態後,重複上述操作,既能減緩速度,又 能保證一路上都能擁有吸收金幣的技能。(姑且把這算作一個BUG吧,不知道下次更新會不會被和諧,所以暫時不要輕易更新)

主要技巧已經介紹完畢,下面談談一個小技巧,連續操作。

如 下面兩圖,均是在跳躍中,第一個應當向右傾斜手機,第二個應當向右轉。這時候不急,只要在空中向右傾斜手機/手指滑動向右即可連續完成操作。也就是說,連 續兩次甚至兩次以上的操作是被系統認可的,包括向下,跳躍,左右轉彎,左右移動等等。 運用好這一點,能挽救你很多次性命。

第二個小技巧,固定轉向。 在兩個左右均可轉彎的路口, 養成固定轉彎方向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代,強烈推薦一直向左轉(別問我為什麼,實踐得出左轉難度遠遠低於右轉難度)。第二代,強烈推薦一直向右轉 (道理同上,隧道裡面也是如此)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後期會出現連續轉彎的急轉彎,養成固定的轉彎方向不會佔用你思考或者隨機播放的時間。

還有一個第二代出現的隧道問題,由於隧道裡面不能人為減速,所以建議只有一點,集中注意力,切勿貪吃。

最後我想說一點,關於刷分。個人認為第二代比第一代刷分容易的多,不過要求是在後期。目前小編第二代得分2000W+(第一代3000W+)

不過我有注意到能力選擇的最後一個能力,據估算,使用該能力,跑到1000W分左右,將會得到上百個寶石,如此重複多次,積攢幾千個寶石之後,一次性刷分, 上億不是問題。不過目前小編只在8級(成就要求非常變態,如跑夠100W米,得到100W個金幣),具體操作是否可行有待驗證。

文章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站長刪除,android訊息,請關注Android台灣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