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猜圖看國產手游業的抄襲怪相

點擊查看全部瘋狂猜圖解答,攻略

事實上這個話題由來已久,老老實實做遊戲的手機廠商也因不願得罪同行而保持緘默,而更多的開發者對此習以為常,甚至並不屑於談論這個話題,甚至有開發者回應稱“你以為EA、Gameloft沒有抄嗎? ”

“能抄的來也是本事”

另一方面近日《瘋狂猜圖》在朋友圈出現的頻率已經開始下降,關於這款遊戲的討論,也開始從瘋狂追捧,回歸到對“現象級火爆”的反思,這與所謂抄襲不無關係,4個人用一個多月開發出來的產品,快字貫穿了它的始終。

不論是對抄襲的激辯還是對火爆的反思,國內手游行業爆發的種種亂象,折射出了國內手游行業面臨的內在浮躁與外在尷尬。

手游怪圈:揮之不去的原型“噩夢”

刷屏式的傳播造就了《瘋狂猜圖》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夜躥紅,甚至在所有答案被公佈以後,仍有很多用戶通過朋友圈求助。

不過隨後就有人發現這款神作與此前的大部分一夜爆紅的國產手游一樣,是一款舶來品,原型就是德國《ic​​omania》,連背景、按鈕UI細節都幾乎原樣照搬,此前被各大媒體和微博大號吹捧的“4人團隊花費不到10萬一個月開發”的奇蹟瞬間覆滅,這種像素級的抄襲遭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指責,甚至有一名開發者稱“基本是漢化版竟然還好意思寫上製作人員名單。 ”

被找到原型的遊戲並不在少數,上海童石網絡開發的《星紀元》被指抄襲《百萬亞瑟王》,《龍之逆襲》等多款遊戲被指抄襲日本遊戲《遊戲王》,樂動卓越的《我叫MT》一度被指與《智龍迷城》如出一轍。除了一些花得起大錢做開發的遊戲廠商以外,很多中小團隊的作品都可以在國外找出原型,隨之而來的就是抄襲指責。

然而對於這樣的指責,不少開發者叫屈,《找你妹》的開發商熱酷遊戲CEO劉勇表示,遊戲的玩法和類型就那麼多,不能說玩法一樣就叫抄襲,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做絕對的創新都是很困難的,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應該且有能力去做創新,學習既有玩法並做本土化創新是值得鼓勵的。

GMGC全球移動遊戲聯盟秘書長宋煒也表示,模式和玩法上的借鑒無可厚非,因此指責開發商抄襲有失公平。

一定程度上,用戶找到的原型正在成為相同玩法國產手游的“噩夢”。

像素級抄襲背後:浮躁下的低成本試水

對於愈演愈烈的“像素級抄襲”風,劉勇和宋煒均表示應該抵制,“照抄照搬肯定不是長久之計,並且只能獲得短期利益,對開發商來說,抄襲的結果就是自己職能做一個遊戲的"OEM"商,無法建立行業地位。在藉鑑玩法時,在內容和形式上應該有所創新。 ”

在這種現象背後,除了創新驅動力的不足,還有新進入者對行業的浮躁和迷茫心態。

“因為搞不懂原作的核心,所以乾脆連界面、內容等邊邊角角一塊兒抄過來。 ”

一名開發者稱,“一種遊戲類型的熱潮一過,就很難再往下做了,所以為了求快,也是全盤抄襲的原因之一。此外也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快速搶市場洗錢。 ”

《瘋狂猜圖》的開發商豪騰佳科CEO曹剛表示,最初做這款遊戲的出發點並不是遊戲本身,而是想試探微信平台對遊戲的社交傳播力,所以用《瘋狂猜圖》作為低成本的試水。

不過宋煒並不認可此做法,他表示如果看準了方向就自己去做,應該把抄襲的時間用來做原創。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出於迷茫的試水心態,還是浮躁的賺快錢心態,抄襲行為本身都不為行業所接受。

現象級火爆危機:孤注一擲的平颱風險

《瘋狂猜圖》內置的分享功能支持分享給微信好友和朋友圈,曹剛也坦言沒有微信就不會有瘋狂猜圖的成功,與之類似的還有《百度魔圖》,兩款產品已經持續在蘋果App Store中國區免費榜前二名停留了一周多的時間(詳見鈦媒體相關文章《《瘋狂猜圖》微信病毒式傳播後續怎麼走》)。

曹剛表示,《瘋狂猜圖》已經證明了微信社交平台對遊戲的價值,豪騰佳科後續將開發更多類似的產品。而這一思路或許也將刺激其他開發者通過微信朋友圈實現病毒式傳播,如果更多類似遊戲出現,朋友圈被刷屏將成為常態。

盯上微信朋友圈的並不止《瘋狂猜圖》一家,去年底,美麗說和蘑菇街此前通過公眾賬號對微信朋友圈進行“病毒式”轟炸,並誘導用戶紛享內容後查看結果,對用戶進行極大騷擾,微信團隊隨即對兩家進行了封殺。

而在本月洩露的微信5.0版中,微信對公眾賬號進行了整肅,限制機構賬號每月只能推送一條,而訂閱號的推送則被併入到一個會話框中。目前微信已經將公眾賬號的推送限制為了每天一條,並對內容進行嚴格審核。

微信對內容的快速反應和嚴格控制在傳達一個信號:

對於所有包含顯性商業價值,並對用戶體驗構成破壞的內容,都將進行嚴格控制甚至排除。

如果未來有數十個《瘋狂猜圖》和《百度魔圖》出現,朋友圈將充斥各種遊戲和社交內容的分享,這並不是微信希望看到的,儘管微信號稱是一個開放平台,不過從目前看來,它對第三方的營銷行為仍然持保守態度,這對類似的遊戲和應用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潛在風險。

而微博面臨營銷過度和信息過載的問題,且推廣成本日益推高,顯然不能作為微信平台的替代品。

中國手游在光鮮的流水數字和沈重的抄襲罵名中艱難探索,在知識產權環境惡劣的國內市場,微創新應該獲得更多鼓勵,不論是內容和玩法上的突破,還是運營手段上的出新,都在帶領中國手游一點點前行,或許有一天國內也會出現一款創新大作被國外廠商借鑒,而在那之前,指責和鼓勵都將是促成這一天到來的推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